【845.net.cn】2023年,科技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突破。ChatGPT等技术的出现,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无限可能性,而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的纷纷入场,将“AI竞赛”推向了新的高潮。
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并未带来全行业的繁荣。在硅谷,“裁员潮”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科技大厂们也在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在国内,大厂们同样经历了人员优化和业务调整,这意味着市场环境正在改变。
车市2023:价格战猛如虎 卷死一众豪门 谁将出局?
与此同时,空间计算技术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崭新未来。苹果的Vision Pro头显作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作,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新技术如何落地、如何应用的深入思考。
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华为鸿蒙4.0的推出无疑是国产手机行业去安卓化的重要开端。腾讯、支付宝、国航等行业巨头纷纷宣布加入鸿蒙生态,这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车市的价格战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从年初到年尾,“三轮价格战”不断升级,加速了车企的洗牌过程,一些实力较弱的车企或将直接“退场”。
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还是空间计算技术的崛起,都预示着科技圈正在迈向一个新时代。同时华为鸿蒙4.0的推出意味着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将重新洗牌,而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针对今年各行业的发展形势,CNMO推出了“科技圈这一年”系列专题,而本文,重点要聊的是“有关2023车市的那些事”。
车企价格战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车企来说,2023年都是印象深刻的一年。对于消费者而言,眼花缭乱的降价促销活动让没有买车的人心动不已,却也让不少已经买车的人因刚提车就降价而走上了“维权”之路。而对于车企而言,2023年更是相当煎熬的一年,在这场惨烈的价格战中,一旦倒下,就基本很难再站起来了。
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
2023年的车企价格战,由特斯拉率先打响。年初时,特斯拉对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价,甚至创下了历史最低价格纪录,这一举动对其他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特斯拉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三月时,在东风集团“12万买雪铁龙C6”的促销下,今年第一个真正的价格战正式打响。除了东风外,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传统车企,以及问界、飞凡、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入战局,这也让3月份的国内汽车市场分外活跃。
雪铁龙“骨折价”促销
本以为在经历了3月的热闹与疯狂后,国内车市会迎来一波平静发展期,但是没想到的是,接近年中时,一帮造车新势力再度“发难”,蔚来为了挽救销量颓势,宣布全系车型降价3万,随后,小鹏、极氪、广汽埃安等“新势力兄弟”们纷纷跟牌,而本就逐步失宠的合资燃油车自然也不敢懈怠,于是,年内第二波价格大战再度拉开大幕。
在这期间,还曾发生过一幕趣事。在7月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中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等在内的16家主流车企,在论坛上联合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要维护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该协议的核心要点就是:不打价格战。
该承诺书一经公布,便引发社会热议,不少人指出其中部分内容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不久后,中汽协发文承认承诺书中有关价格的部分的确表述不当,并进行了删除,这也意味着,承诺书中最关键的不进行价格战要求被取消。因此,这并未对价格战带来影响,该咋打还咋打!
中汽协声明
不过真正让今年价格战达到高潮的还是12月的到来。一方面,各家车企为了不让年初豪言壮语定下的年销量目标成为胡言乱语,纷纷开始通过降价再刷一把业绩。另一方面,年底人们希望能够在春节前购买一辆新车用于返乡或者出行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12月开始后不久,就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宣布降价促销,比亚迪更是几乎全系参与,为实现年销300万辆的目标最后拼一把。
扛不住的终究要倒下
对于车企而言,参与价格战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参与的话,可能连你“死”了都没人知道。同时,在残酷的竞争下,不管你是传统豪门还是新势力,都有可能从国内市场消失。
2023年第一个从国内消失的汽车品牌,就是本田旗下的豪华品牌讴歌。其实早在去年4月,广汽本田就已经发布公告称,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这意味着,讴歌自2023年起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虽然贵为豪华品牌,但是讴歌在国内可以说走得悄无声息。
讴歌
相比于讴歌的静悄悄,另一日本车企三菱离开国内则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因为别的,主要是三菱在国内汽车市场那“教父”般的地位。
早在1973年,三菱第一次向我国出口了中型卡车。而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三菱又跟福建汽车、长丰汽车等多家国内车企合资成立了公司,江南菱帅、三菱帕杰罗等车型,更是成为了经典。
不过三菱对国内做出的最大贡献还是其为国产厂商提供的发动机,特别是其经典的4G系列发动机,凭借皮实耐用的特性,其成为了不少车企的首选。有数据显示,到2000年前后,三菱发动机在自主品牌中的装机率达到了90%,也成为了不少自主品牌自研发动机时的研究对象。
虽然三菱对国产汽车的崛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了三菱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10月24日,三菱汽车日本董事会正式宣布:广汽三菱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相关股权和厂房都将交由广汽打理。不久后,广汽就宣布三菱在长沙的工厂和产线,未来将用于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的生产。
广汽公告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2023年同样也是难熬的一年。此前一度排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威马汽车,在今年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进入了资产重整阶段,其目前已经存在3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2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和终本案件信息。公司陷入困境,也让广大威马车主的权益也难以保证。
威马汽车
今年倒下的新势力不仅只有威马。除威马汽车以外,天际、自游家NIUTRON、恒驰、爱驰、雷丁等造车新势力,相继被曝出经营不善的问题。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犹如此前智能手机市场刚刚兴起时那样,各种品牌和山寨机横行。而现在来看,真正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品牌,最多也不过十来家而已。而智能手机市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天。
谁将下一个倒下?
在全球汽车行业纷纷“上电”的当下,只有一个国家的车企一直还在犹豫,那就是日本。因此在未来的国内市场,日系车企也会是最有可能倒下的下一个。三菱的退出,也已经为它们敲响了警钟。
从合资品牌的发展战略看,德系的大众押宝ID系列,BBA也都在努力摘掉头顶“杂牌新能源”的标签,而美系的通用集团也希望通过依托奥特能平台,不断推出新的电动产品。甚至连在国内已经没有太高存在感的韩系,也拥有例如起亚EV系列、现代IONIQ系列等在全球口碑不错的电动车型。而反观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依旧还在为电动汽车是不是未来发展方向大打口水战。
现代IONIQ 5 N
不久前,广汽本田裁员一事在网上也引起了热议。其之后回应称,公司并没有裁员,只是终止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并对劳务派遣人员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了经济补偿,对自身业务没有太大影响。
人可以狡辩,但数据不会说谎。从月初本田公布的11月销量表现看,其共售出106654辆,同比增长36.5%,看似依旧有所增长。不过从1-11月106.84万辆的总销量看,本田国内销量同比依旧下降了13.5%。今年7月,东风本田宣布,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达到50%以上,但是目前看来,本田在新能源领域并没有一款真正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本田销量海报
还有一家日系车企也不得不提,那就是马自达。早在2021年,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合并后正式退出国内市场。而在今年其他家都在大力推出新能源车型时,长马的重磅产品却是CX-50行也这款提供HEV车型的燃油车。而打开旗下官网也能发现,马自达在国内也仅有一款纯电车型CX-30 EV。从名字不难发现,这还是一款上市于2021年的“油改电”产品。其在新能源方面的努力,甚至都比不上已经退出的三菱。
长安马自达官网在售车型
今年,马自达正通过不断降价来尽量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不过如果还不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在新能源方面发力,其很可能会步三菱的后尘。
写在最后
回顾2023年,不少领域的从业者都感叹:“2023放在过去可能是最差的一年,但是放在未来,却可能是最好的一年”,这句话对于国内车企来说也同样适用。
可以预见的是,在如今国内汽车领域已经遍地红海的当下,依旧还有不少新玩家希望能够入场分一杯羹。这或许表明,2023年的价格战并不意味着结束,只是接下来车企价格战加剧并加速整合淘汰的新开始。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